查看原文
其他

那些藏在西湖区街头巷尾的老宅子,你去过几个?

2016-08-21 美丽西湖


一尾西湖,一轮时光……


杭州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的杭州,历史文化遗存丰厚,历史建筑众多是杭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建筑,代表着一个个文化符号,蕴含着一缕缕文明碎片,已完全融入到城市的嬗变、人们的心灵之中,成为我们这座古城的足迹和记忆,文脉和灵魂……


《西湖故事》的第二回,足尖下地名之北山古建筑群(下),小西带你继续寻找西湖区最有腔调的老宅子。



令人向往的名人故居



约园近代有名的藏书楼


在杭州体育场路与弥陀寺路交界处,有一座白墙黑瓦的两层小楼,如果没有知情人指点,这座已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宅很难引起过路人的注意。


这座老宅曾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浙江省财政厅长张寿镛的住所,他在上海、宁波等地的住所统称为“约园”,如今这两地的约园都已被毁。杭州约园的藏书楼在私人藏书楼中名气很响,藏书楼取这个名字有宁可少而精,切勿多而滥之意。


作为私人藏书楼,约园在当时的杭州名气不小,这似乎也影响了周边一带的文化氛围。附近的书店就有晓风、南华、唐风、书林和电力书店等多家,文风不可谓不盛。


老宅现在挂的门牌是体育场路537号,由一座两层主楼和一间两层副楼组成,主、副楼之间通走廊,里面住着20多户人家。楼内电线交错,旧家具等废品堆满了角落,围墙内侧还建有许多临时建筑。只有围墙东侧还竖着一块写着“约园”的界碑,证实了老宅的身份。



遗留的老建筑



杭大新村杭州大学著名教授集聚地


杭大新村位于松木场西溪路北,沿山河南,是原杭州大学著名教授的集聚之地。


杭大新村始建于1953年,当时还是西溪的一部分,河港纵横,芦花飞扬。1955年,杭大新村初现面貌,院内筑有坐北朝南的两层小楼8幢,每幢两个单元,每个单元上下左右共4套套房,每套套房大约87平方米,厨卫齐全。另有三层小楼3幢,若干单元和套房。小楼砖木结构,坡顶洋瓦,小格方窗,红漆地板,外墙用一色的青砖细切,水泥勾缝;室内则宽敞通透,高大明亮,建筑风格既有苏式房屋陡坡格窗的痕迹,也有中式民居青砖黛瓦的特色,中西合璧,十分漂亮。


杭大新村人文荟萃,也招徕了马一浮、张宗祥、竺可桢等大家的光临,更吸引同辈学者茅盾、巴金、苏步青、钱三强等人的造访。这里不但留下学者们“废寝忘食”、“挑灯夜战”的动人故事,而且流传过“程门立雪”、“半夜传衣”的师生佳话。



重焕光彩的名胜古迹



弥陀寺杭州四大寺院之一


沿体育场路一直去往黄龙,从一个不起眼的巷口进去,就是弥驼寺。


弥陀寺建于清光绪四年(1878),是清末民国初杭州城区四大寺院之一,净土宗重要道场,在净土宗发展史及清末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杭州素有“东南佛国”之称。当年香客上了松木场河岸,第一站就是弥陀寺。


如今,这里成了一座集文化遗产保护与历史文化延续、市民修生养性的城市文化公园。


北山古建筑群的故事已经讲完了,下一期《西湖故事》将带你走进江南水乡,古镇三墩,敬请期待!


下期预告



桨声灯影摇晃着橹声悠远,轻舟一叶游进尘封的记忆,悠悠展开,我们祖辈的生活空间,那么亲切,那么自然,一切宛若就在眼前。江南水乡,古镇三墩,千年往事,栩栩如生……



往期 [ 西湖故事 ] 特辑

1、第一回:寻找西湖区最有腔调的老宅子





供稿|西湖区民政局(地名办)

摄影|朱昱

编辑|雨霞



点击一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往期内容

西溪红学|峰会项目|跨境电商

Tim游西湖|留下新发现|西湖故事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